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2024-09-16 20:47:31 
新书推介
检索途径:
检 索 词:
排序选项:
排序方式:
每页显示行数:
只输出有馆藏的记录

悲伤逆流成河
沙漏
世说心语:刘墉处世秘笈
看谁在说谎:5分钟内识破谎言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震憾心灵
联合参考咨询
国家数字文化网
泰安铁通信息港
泰安科技局
泰安市旅游局
泰山区图书馆电子书
泰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动态 >>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研究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研究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泰山区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2-04-11

 

项目编号:21-ZD-039

泰安市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报告

(2021年度)

课题名称: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研究

课题负责人:刘晓燕

课题申报单位:泰安市泰山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申请日期:2022年2月

泰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1年

目录

摘要 1

1章绪论 2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1.1.1 研究背景 2

1.1.2 研究意义 3

1.2 研究综述 3

1.2.1国内图书馆文旅融合研究现状 3

1.2.2国外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 5

1.2.3研究述评 7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7

1.3.1研究思路 7

1.3.2研究方法 8

1.4研究创新点 8

2章 相关概念 8

2.1 相关概念 9

2.1.1 文旅融合 9

2.1.2公共图书馆 9

2.1.3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项目概念 9

3 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现状 10

3.1 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实践概况 10

3.1.1“图书馆+研学”紧密结合,成为新的学习方式 10

3.1.2“图书馆+民宿”深度融合,增添民宿的文化底蕴 11

3.1.3“图书馆+网红”打造景点,吸引诸多游客前往 12

3.2 挖掘当地典型案例,把握融合原则 13

3.2.1 典型案例 13

3.2.2 融合原则 14

4章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 15

4.1文旅融合服务理念认识浅 15

4.2文旅融合服务融合程度低 17

4.3文旅融合服务品牌意识薄弱 17

4.4文创产品研发设计发展缓慢 19

4.5文旅融合服务专门人才缺失 19

5章 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策略 20

5.1明晰融合内涵,牢固树立文旅理念 21

5.2探索多元项目,提升文旅融合程度 21

5.3创新服务内容,打造文旅服务品牌 22

5.4深挖特色资源,升级文创开发能力 23

5.5吸引社会力量,建设复合人才队伍 24

6章 总结和展望 26

参考文献 27


摘要

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拉开了我国文旅融合的帷幕,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为民众服务,发挥综合效益文旅融合一改文旅之间自发式、粗犷式、无规律式融合现状,促使文旅融合向着主动促进、积极探索、创新模式的方向稳步进行。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层面的文化象征符号,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负有责任,文旅融合背景下应当努力开拓新的服务形式,积极完善现有服务形式和内容,促使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项目的开展建设情况,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展开相关的研究,挖掘公共图书馆潜藏的文旅价值;笔者对国内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当下,各地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服务方面实践的模式包括,“图书馆+研学”、“图书馆+民宿”、“图书馆+网红”。指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理念认识浅、融合程度低、品牌意识薄弱、文创研发设计发展缓慢、人才短缺等。最后,提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策略,包括明晰融合内涵树立文旅理念探索多元项目、提升融合程度,创新服务内容,打造服务品牌,深挖特色资源、升级文创开发,吸引社会力量、建立复合人才队伍。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各地公共图书馆今后开展文旅融合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

习近平主席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与时俱进的新表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文旅融合正是在该背景之下提出,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被批准成立。促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一个关系到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厅局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要重规律、因地制宜、稳中求进、鼓励创新,着力推进”六大融合”工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直接关系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步入全民休闲时代,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尤为迫切。

(二)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图书馆发展和服务创新

早在2005年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高层就开始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顶层设计。此后数年间更是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快顶层设计细化落地。2017年3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更是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则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的重要任务。而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也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进入融合发展的时代,公共图书馆应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手段,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和文化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民提供服务的公共事业,其五大基本职能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情报、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以及提供文化娱乐。其中,作为文化储存传播机构,其建立和运行宗旨是为社会广泛大众提供知识信息服务,其使命是保存和传播人类历史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同时公共图书馆具有丰富广泛的知识文化信息以及专业素养高的人才队伍,说明了公共图书馆不仅有义务和责任参与文旅融合促进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繁荣传播,同时有能力参与文旅融合,既可提供资源,也可亲身实践,亦可创新模式,促进文旅产业和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立足当前的实践情况,研究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期望本文的研究可为公共图书馆今后在文旅融合服务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1.2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理论层面上,研究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可以丰富学术界对于文旅融合理论。文旅融合概念提出的时间较短,学术界对于文旅融合的研究相对较为浅显,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以加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的理论深度。图书馆今后在文旅融合服务的发展路途还较长,理论基础的铺垫非常重要。让后来者可以从理论研究中找到发展基础。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现实中,我国的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文化业和旅游业在许多项目上不断融合。各地图书馆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文旅融合服务发展。本文将综合分析当前全国各地区采取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既剖析现状,也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本文提出的解决对策可给后来者继续推动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研究综述

1.2.1国内图书馆文旅融合研究现状

(一)关于文旅融合概念和内容的研究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定义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旅游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以满足旅游者共同需求为核心、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明显公共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称[1]

李国新(2019)以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内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嵌入旅游景区、线路、住地、交通服务区域等;基层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和乡村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公共图书馆开展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博物馆、非遗传习场所与研学旅行相融合;群众文化活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串联标志性文化设施,打造旅游路径[2]

(二)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研究

国内学术界对于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实践方面纷纷进行研究,主要是讨论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方面初期实践情况,以及对初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公共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提出设想。何容斌(2019)以文旅融合时代为背景,提出了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包括在图书馆中渗透文旅融合理念,图书馆积极与旅游进行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在文旅融合过程中,提高图书馆文化事业服务水平将阅读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完善文旅深度融合的体制,对各类文旅元素进行渗透,创新图书馆的发展;拓宽文旅融合新路径,图书馆要提供更多优质服务,让所有进入图书馆的人都能在馆中找到目的[3]

黎菊芬(2019)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路径探析,树立新的融合理念,公共图书馆当前的工作原则是“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深入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前景;构建新的融合机制,将公共图书馆的基础建设、产品创意、阅读推广、资金投入、安全保障等都纳入机制中;挖掘新的融合路径,旅游行业奉行“住、食、行、游、购、娱”六字概念,公共图书馆的融合路径也可考虑这六个方面[4]。李子峰(2019)对公共图书馆的研学旅行服务提出个人的思考主策略包括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健全立体保障制度、因势开发研学课程。公共图书馆开设的自主课程开发应从场馆课程资源开发理念出发,考虑公共图书馆的场馆建筑资源、文献资源、活动资源、信息技术资源[5]。单红波(2019)将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模式上将图书馆作为旅游景区,图书馆嵌入旅游景区,图书馆助推研学游,图书馆拓展旅游服务类型[6]

(三)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研究

李晓婷(2019)以文旅融合为背景,探讨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红色之旅》视频数据库的特色,建设方面,山东图书馆依托馆藏资源,自建资源,协同各地党史部门合作共建。内容方面,该视频数据库宣传红色文化特色,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兼顾旅游文化特色[7]。徐益波(2019)对宁波市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进行总结,宁波市图书馆积极拓展思路,延伸服务内容和手段,包括文化旅游融合的服务阵地-人文地理馆,文化旅游融合的服务品牌-读行天下,文化旅游融合的服务网络-酒店中的图书馆,文化旅游融合的服务路线-地铁里的图书馆[8]

1.2.2国外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

在文旅融合的实践方面,国内外不少公共图书馆利用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典藏资源等优势,吸引了众多游客,在文旅融合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著名的大英图书馆即英国国家图书馆,其是由原英国博物院图书馆等多所图书馆合并而来,长久以来都有着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诸如英国海外早期印刷术等特藏资源,吸引着众多的读者游客学者前去参观研究。大英图书馆融合了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特色,借助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旅游形式,在文旅融合方面注重将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彰显其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莎士比亚、狄更斯、拜伦、简·奥斯丁等文学巨匠以及福尔摩斯等文化元素均得到广泛应用,对全球的游客和读者都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英国政府鼎力资助的为期3年的“大英图书馆在中国:共享知识与文化”交流活动,自2017年4月开始,多次在中国各地区进行经典馆藏展出,通过国际合作促进知识交流和文化传播大英图书馆有专门的中文网站,类目划分明确,界面简洁,设置有特色专题栏目、文学作品、精选文章和最新展讯等,为中国读者提供便捷服务。主网站建立了专门的目录和馆藏栏目,读者可以快速检索到需要的内容,还有大量的数字馆藏供读者参阅。最具特色的是大英图书馆设置了专门的“Exhibition”“Tour”栏目,为团体参观游览提供便利。社交媒体平台如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则多倾向于特色馆藏和近期展览的分享,如达芬奇的原创、古埃及石碑、最早的地图等,其脸书平台有14434位用户给出了4.6(总分为5)的评分,源于其高质量的展览活动、独一无二的馆藏和友好的服务;推特平台有近200万关注者,关注度和活跃度均较高。

大英图书馆注重通过文创产品传递资源价值,吸引游客。其文创产品分为展览、书籍、时尚用品、文具等类型18,以及地图、中世纪手稿、摄影师作品等美术印刷品、画布和卡片,并且融入了丰富的英国文化元素,如哈利波特、达芬奇、爱丽丝漫游仙境、国际文博会新推出的《绿野仙踪》等,通过出版的方式将图书馆中有历史价值的藏品展现出来,将大英图书馆这一文化聚集地,发展成为更加完整的艺术生态链[9]

古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后被大火摧毁。传承古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新馆位于埃及,于2002年重新建成,具有强烈存在感的外观设计和极具代表性的埃及文化元素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新馆外观呈半圆形,面向地中海,阅览大厅像梯形教室分布在7个层面上,完美体现了图书馆空间的开放理念。除标准图书馆外,还设有四个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有关古亚历山大、埃及、阿拉伯国家的资料,其中还有古文物、手稿等珍贵资料。另外,还设有“亚历山大印象”“阿拉伯文书法”“印刷史”等展览厅,吸引了众多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来此,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新馆定位以多元化、多样性为主,全方位考虑儿童、盲人等读者的需求,遵循“宽恕、差异、对他人开放”原则,秉承“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理念,使读者理性交流、融入知识的海洋[10]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网站设置了活动、新闻、出版物、照片库等分类栏目,特别为儿童、学者、艺术爱好者、书籍爱好者提供了专门链接和个性化服务最吸引游客的是在这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埃及文化、观摩埃及的古代珍贵手稿,“CULTURAMA交互式文化全景展览”展示了埃及近5000年历史以及古埃及、伊斯兰等文化遗产[11]

亚历山大图书馆现已成为亚历山大的新景观,是埃及的世界之窗、世界的埃及之窗,“交互式文化全景”展现了埃及的特色文化,吸引和感召着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另外一些国外高校图书馆如康奈尔大学和圣母大学(UND)的图书馆都为少数民族背景的高中学生提供暑期课程,以了解图书馆工作。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初级研究员针对加入UND暑期计划的学生,提供图书馆各种工作职能,学习图书馆管理方法,并参观校园和其他图书馆。在未来愿景上,Dale(2018)将当代公共图书馆的变迁置于技术驱动的“智慧城市”城市愿景的背景下,新图书馆是对该市更广泛的数字化和“智慧城市”战略的标志性投资。尽管图书馆被迫进行某些更改,但图书馆已对新技术做出了积极响应,比如努力将自己改造成“中心”、“创客空间”和位于同一地点的社区中心,为社交聚会,有针对性的学习以及包括企业家活动和创新在内的新型创意生产形式提供丰富的空间,是维持和扩展传统职权范围的策略公共图书馆[12]

1.2.3 研究述评

国内文献的调研集中于文旅融合相关内容,关于图书馆文旅融合的主题,相关文献发布的年限均在两年内。在国家提出文旅融合之后,学者们纷纷基于实践情况,提出了个人的想法和观点。有学者阐述了文旅融合服务中公共文化服务,旅游公共服务;有学者对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针对现阶段发展情况,提出了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比如创新理念、创新机制、拓宽路径、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服务。也有学者研究图书馆具体的实践情况,并对实践进行了反思。

梳理国外融合实践的相关内容,国外公共图书馆长久以来致力于向民众提供公共服务。公共图书馆每年都提供多样化的主题活动,邀请大众参与活动,并组织讨论会展开讨论。相关公共服务涉及提供图书馆岗位培训,图书馆工作体验,让更多的民众对图书馆产生兴趣,积极投入到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中;国外公共图书馆在提供公共服务内容方面非常丰富,值得学习。国外公共图书馆对于未来发展愿景上,也提出了图书馆在馆内空间中应结合多项数字技术担当多项职能。

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均在重点发展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模式。据调研,不少图书馆的文旅融合服务发展成绩非常突出,开创了独有的发展模式,学术界针对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现状的研究尚不多。本文就现行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服务发展的现状展开研究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遵从“确认主题——调研文献——研究综述——网络调查——现状分析——案例挖掘——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未来展望”的逻辑顺序依次进行。以公共图书馆为调查对象,以文旅融合服务项目为切入点,搜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学习了解目前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分析国内已经具有文旅融合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实例,将相似服务项目进行类别划分并比较,归纳和整合的数据资料,指出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措施,最后根据现阶段的服务项目建设总结经验,尝试构想创新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项目。

1.3.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根据搜集到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资源,了解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对于文旅融合服务项目的研究情况,为文章的选题提供了参考选择的方向,同时对现有研究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为本文开展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文献指导,提高了文章的文献资料丰富度。

)网络调查法

在公共图书馆官网、微博、微信、贴吧、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关键词搜索,筛选检索结果,提取符合要求的检索条目,从公共图书馆主体、项目参与者等不同角度获取文旅融合服务项目相关资料,以求展示较为真实和全面的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开展情况与服务效果。

)实地考察法

根据实际情况参与调查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服务活动,加深对文旅融合理念的理解,并详细记录所参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实践情况。

)案例分析法

在归纳概括出的旅游服务项目类别中,选取付诸实践、有服务效果、有较大范围社会影响力的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图书馆案例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

1.4创新点

在近三年,对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情况研究文献不断增,然而系统研究文献较少,本文研究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建设情况,发现理念认知、品牌建设、文创开发等方面存在问题,并针对提出应对措施,是为研究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项目模式扩散机制作铺垫,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新的服务模式

2章 相关概念

2.1 相关概念

2.1.1 文旅融合

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正式对外颁发《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到旅游的灵魂在于文化,旅游也是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创始人张广瑞对于文旅融合的阐释,指出文化旅游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旅游方式,主要在于寻找文化体验,并将新鲜感受进行分享。文化旅游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旅游方式,其中的吸引物无疑为文化,以此展开的各种活动与文化活动紧密相连。文化旅游包括文化以及旅游,也是当前最流行的一种发展模式。文旅融合的概念非常新,有学者将文旅融合作为一种业态,一种发展模式去理解;有学者将文旅融合作为一种观念、理念、原则去思考。本文认为文旅融合的含义是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文化将旅游产业作为重要载体,旅游则将文化作为重要资源,文化业和旅游业携手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2.1.2 公共图书馆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对外发表《公共图书馆宣言》,其中明确提到人类基本价值主要为人以及社会的发展与自由,要想实现这些价值,主要在于在社会中公民是否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以及正常行使个人权利。在民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的建设性主要取决于各种丰富的思想文化、信息知识以及自由与教育。公共图书馆主要向公民提供阅读服务,让公民有机会接受教育,图书馆也有责任为社会培养具有能力和智能的公民。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点载体,同时也是政府全面提升民众文化素养、文化知识以及创造意识的关键手段[13]。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大众服务,提供必要的文化信息。公共图书馆属于面向所有大众提供各种优质服务的公共事业,公共图书馆的首要特性是公共性,属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当前图书馆业界较为认同图书馆具备的5种职能,除了提供文化娱乐、传递情报以及保存经典文化遗产之外,还包括开发智力以及进行社会教育等。

2.1.3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项目概念

公共图书馆具有文化属性,在社会层面被认做文化象征。公共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具有先天的契合性,其蕴含的文化资源正是旅游发展的原生动力,公共图书馆都应作为重要参与主体角色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开展服务项目实践。

经过梳理和总结,周淑云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内涵定义如下: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以文化认同为驱动,以公共图书馆所拥有的文化旅游相关资源和服务为主要凭借,以促进文化与旅游两相增益为归依,向旅游者提供具有图书馆特色与丰富文化内核的旅游产品、服务或场景[14]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项目是以公共图书馆作为参与主体,发挥出图书馆员的文旅服务智慧,发掘出图书馆尚未开发的文旅服务潜能,促进文化与旅游两者在图书馆主体上落实交融,其服务项目整体是一个将文化内容选择、解析、发布、宣传,同时以旅游服务形式提供、显现的动态有机过程。

3 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现状

3.1 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实践概况

3.1.1“图书馆+研学”紧密结合,成为新的学习方式

为推进公共图书馆向大众进一步开放,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举措、新载体,近年来开始兴起研学旅行模式。“研学旅行”既包括游览、观摩,也包括深度学习、交流,是当代教育和旅游结合的新模式[15]。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拥有“研学旅行”项目,美国波士顿图书馆组织野外自然主题的研学旅行,提供有关自然、露营和野外生存相关的书籍加入到旅行中以供阅读。中小学校联合高校图书馆组织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前往当地知名大学参观和交流、前往当地的图书馆参观和交流,让学生提前获得深度科普的知识。学生通过参观和交流,建立对知识海洋的向往,建立对知名学府的憧憬。研学旅行已被纳入中小学生的教学计划。

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是给予中小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各地图书馆均开启了研学旅行活动。2018年,国家图书馆举办“文旅·融合·创新——首届海淀区研学旅游季”系列活动之海淀区研学旅游专题研讨会之后,海淀区各高校和图书馆纷纷计划研学旅游,预计将开发夜间研学旅游项目,挖掘研学旅游资源,利用海淀区高等院校、博物馆、图书馆等优势资源,开发一批精品研学旅游项目和线路,利用学生假期等消费集中时段,穿插开展露营、夜游等项目,形成海淀特色夜间研学旅游消费热点。

长沙图书馆发起“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活动,让民众深度探索图书馆,并设计多种活动方式,包括“游学护照签章”、“游学记录”等。不少高校的图书馆也在本校招募志愿者讲解员,向前来研学的中小学生提供图书馆讲解服务。湖北省图书馆联合湖北省环保宣教中心举办“同一个地球”户外拓展活动,带领小朋友们调查武汉植物园,了解并熟悉各类植物。甘肃金川区图书馆推出“阅读+旅游+研学”新模式,不仅让幼儿在图书馆参观学习,并体验3D奇幻海洋馆、3D互动立体书、VR技术。

各个地区的图书馆积极开展研学旅游项目,设置环节丰富、内容充实的研学旅游,更多充实丰富的研学旅游项目正在规划。研学旅行服务为图书馆带来了一个发展的方向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城市文化服务者。

3.1.2“图书馆+民宿”深度融合,增添民宿的文化底蕴

民宿属于国家倡导的旅游住宿新业态,民宿由民众自主打造,将空余的房屋打造成“梦想住宿屋”、“旅游休憩地”,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民宿以独具特色的面貌呈现给游客。当游客在旅行中,厌倦了千篇一律的酒店式装修后,对民宿的期待越来越大。一些民宿设置在深山、海边等地区,风景美丽,游客搬进这类民宿后,可以不出门尽享风光。民宿在未来的旅游业中还将继续发展各地图书馆正是看中了民宿行业的发展,将图书馆与民宿行业结合起来,既让游客在民宿中体验到图书馆的服务,也增添民宿的文化底蕴。该模式体现了公共阅读服务下沉,有利于推进全民阅读。

浙江公共图书馆率先施行“图书馆+民宿”模式,岱山县图书馆推行“书屋+民宿”模式,推出“图书进民宿”服务,建立民宿“三余书屋”,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桐庐图书馆推行“书吧+民宿”;丽水市图书馆建设了“坐忘阁”民宿,依山傍水而建,这家民宿以书屋为主要特色。云和县图书馆最早开始经营“民宿+阅读”项目,根据当地民宿数量较多,游客想了解当地文化的渴求,云和县图书馆发展了民宿书吧,将有关当地文化的史书放入各地书吧,供游客阅读。民宿图书馆根据游客需要,准备各类主题丰富的读书活动,亲子类阅读活动居多,让一家三口出行前往民宿放松身心的游客大感满足[16]

“图书馆+民宿”模式烘托出文化氛围,民宿比城市幽静,图书馆比山野丰富,“图书馆+民宿”,在幽静中尽享文化。过去,曾有人提议将图书馆放到旅游景点中,让游客在游览景点时,可以前往图书馆阅读。实际中发现,游客游览景点时都是“跑马观花”,急匆匆看个大概,根本没有时间前往图书馆阅读。然而,当游客住进景点中的民宿后,则有非常多的时间可以消磨,游客也渴望找到合适的方式放松自己。阅读就是非常恰当的方式,走进民宿等同于走进一家图书馆,随意阅读各类书籍,将书籍随时拿起随时放下,非常惬意,也不会让游客感到无聊图书馆也突破了更多的空间向民众提供阅读文化服务。

3.1.3“图书馆+网红”打造景点,吸引诸多游客前往

近几年,“阅读”成为一种时尚新风向,阅读书籍从被认为是一种落后的行为,到被人追逐为“新时尚”、“新理念”。“腹有诗书气自华”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政府和社会开始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成为彰显一个城市气质的地标之一,许多城市看重当地图书馆给城市带来的价值,因此许多城市建成了一批批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独特、融入新元素的图书馆楼宇。比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建筑造型酷似书籍和报章;秦皇岛阿那亚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民间称为“孤独图书馆”,该图书馆坐落在海边,周围只有这样一栋建筑物,看起来非常孤独

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由知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设计立意是“滨海之眼”和“书山有路勤为径”,滨海新区图书馆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建筑语汇,在开馆后迅速成为网上热点。其中庭廊设计非常独特:从地面向上延伸的白色阶梯,自然而然构成了书架、座席、阅读区,造型蜿蜒曲折,疏密有致,立体生动,具有强烈的科技感。立在中庭正中的是一个外径21米的巨大球体,意为“滨海之眼”。“滨海之眼”表面分布着44万个LED灯,是整个空间的视觉中心。同时它还是一个报告厅,内部具有环绕立体声和数字放映功能,有82个伸缩座席,是图书馆开展公益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该图书馆被国外知名艺术设计网站 BoredPanda 誉为“世界上最酷的图书馆”,一开馆就吸引了各路媒体的目光,新闻报道、新媒体报道不断,这座图书馆以节假日每天上万人的客流量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民众前往参观,客流最高峰突破26000人[17]

“图书馆+网红景点”模式吸引了诸多游客前往观光、阅读,图书馆成为当代“时尚场景”,让众多民众向往。阅读活动不再是单一的翻书,而阅读场景使阅读行为变得更加丰富和理想,不仅带领当地民众发起全民阅读活动,也吸引游客前往体验。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渴望体验文化,将网红图书馆当作旅行目的地。

3.2挖掘当地典型案例,把握融合原则

3.2.1当地典型案例

泰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因泰山在这里崛起、汶河在这里流淌、是孔孟之乡而著称海内外。享誉世界的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大汶口文化龙口文化遗址等,使得泰安成为历史与文化聚集地,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游客,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也必将大有作为,在这个背景下,泰安各级图书馆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开展了一系列文旅融合尝试

(一)科技搭台文化唱戏共促文旅发展

各级图书馆积极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参与“泰山云智慧文旅平台”项目,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活动平台、业务平台对接到该项目平台,实现全区酒店、景区、乡村旅游点等旅游资源与文化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整合服务;着力打造了“泰山讲堂”“黄河文化”“大汶口文化”等文化活动品牌,引入社会力量,与乡镇分馆、城市书房、乡村旅游点等合作,通过“文化活动下乡”“流动图书”等形式,为基层读者和旅游景区(点)配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讲座;以“泰山文化”“河文化”“大汶河文化”等为主题,通过在线征文、文献资源收集、主题活动等形式,挖掘泰山的历史文化资源并进行宣传推广,实现文化、科技、旅游三大元素的融合;通过现场互动、活动讲座、系列手工课程等传承非遗文化,特别在北王庄王林坡等乡村民宿点开辟专门木工陶艺、泰山豆腐课程区域“木戈戈”工坊,提供传统手工作体验教学服务

(二)书房书吧研学旅游驿站推动文化游

泰山区图书馆通过借助社会力量联合德通企业公益组织推出了“爱心书橱”项目活动,在辖区内酒店、旅行社、景点等地方设立200个爱心书橱;与当地研学机构合作开展假期研学、夏令营等活动;助力民宿书吧,给民宿书吧提供书籍杂志等扶持,鼓励书吧与农家书屋互通共联;推进总分馆和城市书房建设,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服务模式,突出特色、旅游驿站协同发展的模式,着力打造的“泰山书房”成为市民家门口阅读服务的“便利店”,取得很好的惠民效益和社会反响,截至目前,泰山区已完成泰山书房安屿店、泰山书房大千店、泰山书房文友店、泰山书房新华教育店、岳麓书房、北王庄乡村书房、上峪书房等7家城乡书房的建设运营,总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藏书5万余册,泰山书房成为引领全市阅读风尚的文化品牌。投入运营的7家书房,在选址、设计、建设,布局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为民方便的原则,书房与区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图书借阅,实现图书就近归位,并结合各自的特点,通过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开展绘本讲座、四点半课堂、“21天养成阅读好习惯”等公益活动,吸引更多读者走进书房了解书房;此外,发挥泰山区旅游区位优势,首创书房与旅游联动,在书房内设置“旅游驿站”,放置智慧旅游查询机,方便游客查询气候气象、全区旅游概况、景区景点、旅游商品、地方美食、旅游资讯、驿站定位等内容。同时布置摆放了“泰安十大伴手礼”等特色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极大地方便了游客购买和了解。泰山书房店独特的文化旅游组合,成为文旅融合的新样本。

(三)网红书房打卡引领文旅新风尚

重如泰山,轻若浮云——九女峰书房,俯于泰山的壮美崇高,九女峰仍质朴内敛, “一朵悬停于山间的飘浮云絮”,回应泰山云海的波澜壮阔,书房选于山坳的制高点,东临群山,背靠村落,驱车盘旋而上时便隐约可见白色的“云体”、通透的玻璃以及厚重的毛石墙面基座。北侧直面峡谷山峰的通透界面,入口狭长的过道连通两端的咖啡区和阅读休息区,收放间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景观边界,给访客与读者置身山林之巅的错觉,九女峰“故乡的云”山顶书屋成为网红打卡地,最美书屋吸引游客走进九女峰,使九女峰成为集结文化、创意、美学的产品和作品,将市集与乡村去做一个有机结合,用更具烟火气的市集来丰富九女峰片区的人文美学的落地体验,成为了九女峰新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为大家提供活动体验、创意市集、美食烹饪、地道风物、非遗文化、休闲放松、欢聚陪伴为一体的新户外娱乐休闲场景,发掘生活的本质美好,传递“后浪”精神。

3.2.2融合原则

(一)保证基本服务完善呈现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文化魅力

民众对公共图书馆的一大刻板印象是图书馆中的书籍陈旧、泛黄,极少引进新书。但实际情况却是图书馆对于馆藏的书籍更新非常快,书店售卖的新书也在第一时间被图书馆上架。年轻人热衷于去书店翻书、阅读,而不愿意去图书馆看书的一大原因是网红书店本身的符号象征远大于阅读本身。当前,各地图书馆在意识到年轻人热衷于追求阅读气氛、阅读场地,也开始积极改进图书馆的形象,保证基本服务完善,打造先锋时髦的阅读空间,提高读者的舒适度。同时,打造文化地标的城市印象,向年轻人推广图书馆的文化魅力。故乡的云宛如“一朵悬停于山间的飘浮云絮”,回应泰山云海的波澜壮阔让民众改变刻板印象,重新感知图书馆的文化魅力。

(二)保证地方旅游发展使公共图书馆切入地方特色文化

一些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由于极具特色或者愿意为地方旅游发展助力,加快当地的文旅融合服务发展。泰山讲堂泰山文化科普读物泰山石敢当伴手礼等让游客了解当的风俗、文化,给许多爱阅读的游客带来了深刻的印象,这也给当地旅游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当地图书馆愿意提供下沉式阅读服务,帮助游客了解当地特色文化,游客在放松度假之余还能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游客建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回到各地就会形成口碑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前往旅游,促使旅游进一步发展。

4章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近年来受到行业内外广泛关注,众多读者游客对公共图书馆的形象和服务能力认知正在发生转变。我国政府制定并推行了系列政策以鼓励文旅融合发展,历经两年时间,公共图书馆业已经开展实践,笔者在前文尝试对各实践类型进行分类,并选取各类别下较为典型的范例进行研究。从总体上看,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方面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思维尚未在整体图书馆行业中得到广泛推行并内化为普遍行为,在研究分析各项目类型案例时,总结发现当前公共图书馆文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4.1文旅融合服务理念认识浅

文旅融合理念伴随着国家文化和旅游局调整成立而出现,国家出台多项行政政策支持和鼓励文旅融合发展,但与将阅读推广写入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中行为程度不同,目前并未将文旅融合工作写入法律,也尚未对公共图书馆是否进行文旅融合工作进行明文要求和规定,对于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服务缺少一定的强制性和要求性,例如中西部旅游业欠发达的部分地区公共图书馆对此反映迟缓,工作思想尚未转变,没有把文旅融合理念融入自身工作中,而造成此类现象产生既有公共图书馆主体外界因素,也有公共图书馆主体内部因素。

外界因素主要体现在目前我国文旅融合理论体系尚待完善,实践依据理论而进行,从前文对国内研究现状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文旅融合的研究文献较多显现为案例介绍与分析,有关理论研究与发展规划的文献数量少,在已经发表的文献中,总体表现为数量有限、文献质量良莠不齐、创新性探索不够的状态[18];同时从文旅关系视角可以发现,目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研究中出现了“重文化,轻旅游”问题,而现实产业发展中往往表现出“重旅游,轻文化”的特点,公共图书馆界整体对于文旅融合理念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投射到公共图书馆主体文旅融合工作上,表现为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界未形成开展文旅工作的共同观念,另一方面对于意向开展文旅工作的公共图书馆,缺少理论体系的参考和支撑,其行动某种程度上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方向、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都难以明确,文旅服务项目开展面临困难,使得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项目实践进步缓慢,部分公共图书馆或可能由于工作失误、文旅服务效果不明朗而放弃进行文旅融合工作的实践,限制公共图书馆整体文旅服务工作的进步。

公共图书馆主体内部因素表现为公共图书馆馆员工作思想和工作能力的转变过程缓慢,以及公共图书馆经费预算缺少文旅工作经费两方面因素。长久以来,公共图书馆定位于文献资料保存地,在经历“阅读推广”工作后,我国公共图书馆注意到了图书馆馆藏资料的高效利用问题,公共图书馆的定位开始转变,增添新的社会知识文化的宣传服务阵地,然而对于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功能的思考和尝试属于较大的职能跨越,部分公共图书馆馆员工作思想略有僵化,较难接受公共图书馆潜在文旅服务功能的加入,导致文旅融合理念融入公共图书馆工作理念进程缓慢。经费预算紧缺问题亦是公共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因时间差原因导致的难以避免的问题,国家机构调整和事业单位改大环境下,依托国家财政补贴的公共图书馆可能面临经费短缺问题,在公共图书馆整体经费短缺的情况下,要求将部分经费单独划分出用于专项文旅活动开展难度较高;同时与传统固定有经验可借鉴的经费支出项目相比,例如图书采购、数据库购买等,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项目的开展正处于新生阶段,并且其持续变化发展,项目纷繁杂多、具体经费支出不明显不清晰等原因使得公共图书馆在制作经费预算时,对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开展的经费诉求预计估算难度高,容易导致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项目出现经费预算短缺的情况,从而影响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服务实践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4.2文旅融合服务融合程度低

公共图书馆作为当地文化宣传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围绕游客需求开展服务提供的职责,对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19]。景区塑造型公共图书馆不能将所应当具有的收藏保存、提供文献资源特性,与旅游多元服务的提供割裂开来,如果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顾此失彼”,就会变成“两手皆失”。当前众多“网红”图书馆提供的仅是单一游览空间路线,未针对游客制定合适有效的游览计划,没有考虑游客深入的游览体验,国外知名文化建筑的“网红”图书馆做法值得参考和学习,如大英图书馆通过设计规划馆内合理的游览路线、高频率开展休闲娱乐主题活动、提供餐饮休憩区域等丰富和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在民宿书吧类公共图书馆服务项目中,也存在明显文旅融合程度低的问题。在旅游信息相关APP中鲜少有文章提到多数文章着重宣传民宿所在地风景和民宿装修风格,书吧成为民宿旅游吸引力的加分项,实际对游客的旅游吸引力弱;另外,公共图书馆对于民宿书吧的文旅服务,目前仅局限于为其提供书籍,没有尝试为其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行服务,例如设计当地风景名胜游览路线、提供景点摄影技巧介绍等,提升书吧在整体民宿环境中的影响力。

4.3文旅融合服务品牌意识薄弱

公共图书馆是集学习、信息交流与娱乐一体的充满活力的文化中心[20],文旅项目的创新思考可以从学习、信息交流、休闲娱乐等多方面考虑,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已出现项目同质化的表现,在某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文旅服务项目实践获得成功后,相似的服务项目会快速在多地出现,虽然各区域公共图书馆借鉴复制文旅服务项目时会结合本地特色资源和发展情况具体调整,使其更加契合地区的文旅融合发展,但从文旅融合整体视角来看,此类参考复制行为并未对公共图书馆整体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创新出新的实践项目,按照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文旅融合理念提出后,我国公共图书馆项目建设在前几年应当出现井喷现象,目前公共图书馆相互借鉴复制模式开展项目的行为不利于文旅融合的快速发展。在这其中,也不乏部分公共图书馆大胆创新,创新研发新的文旅融合模式,例如上海浦东新区公共图书馆,其创新理念值得关注和学习,上海浦东新区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夜宿图书馆”和“图书馆跨年打卡”活动可谓一改大众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刻板印象,转变大众认识,新奇的旅游体验让上海浦东新区公共图书馆强势“闯入”大众视线,赋予了传统公共图书馆新的活力形象。

紧跟文旅融合步伐,赋予公共图书馆新的魅力,将其打造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从吸引游客到访图书馆到利用图书馆[21],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地区名片,需要建立其文旅融合品牌。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项目建设中,缺少品牌建设意识是普遍状态。互联网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读者获取信息便捷性提升,但信息爆炸获取准确信息难度上升,信息获取效率下降,公共图书馆在时代背景下不应再甘愿承担“幕后者”工作,走出“幕后”,建立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提供方面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打造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信息服务方面的品牌,大众在获取信息时才能有意识自觉地借助公共图书馆力量,从信息服务角度看此举亦有助于推动图书馆服务社会信息功能的实现。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项目,可以适当学习商业活动中的品牌建设,以活动品牌来吸引读者游客,保持长久的发展吸引力,避免因品类的重复单一、特色的缺失而被快速淘汰,“网红”标签虽然能短时间内带来数量众多的读者游客,但缺少持续性和长远性的项目必然很快被新出现的“网红”所替代。同时,公共图书馆对自身品牌形象需要有意识进行宣传和维护,建立和巩固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服务形象,例如湖南衡阳市公共图书馆,在衡阳市文旅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中,其倡导“雁文化”和“书院文化”作为城市文化品牌、针对“天子坟”古遗址提出“适度开发”对策、收集整理和编制地方区域文化文献资料等服务行为,无不彰显出衡阳市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参谋形象,对于自身资源的把握、多方关系的处理程度以及对于文旅融合的认识都有良好的表现“酒香也怕巷子深”,公共图书馆如未对自身服务项目建设发展情况加以宣传,大众自然无法知悉相关内容,久而久之,大众对公共图书馆生成“等着读者上门”的偏颇认识,不利于加快新形势下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服务项目时,打造出主体所具有的特色品牌,用品牌的影响力来吸引读者游客,不仅有助于降低读者游客的心理门槛,推动目标对象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服务活动,提高文旅服务项目的推广性,也有助于巩固所开展的服务项目的效果和影响力,读者和游客产生潜移默化的长久影响和吸引,同时打造服务项目品牌文化进行创新,有助于改善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创新性低的问题,以品牌来加强特色性,提高创新性。

4.4文创产品研发设计发展缓慢

在对天津滨海新区公共图书馆游客游记调查中发现,曾有游客提出天津滨海新区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缺失的问题,没有满足游客“购”的诉求。对于文创产品,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与民族地区文化背景相联系,源自个人才情、灵感或智慧,通过产业化方式生产、消费、营销,满足受众精神需求的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 [22],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即“基于公共图书馆资源开发而出,彰显文化内涵,发挥传播文化和教育功能的创意产品”[23]

按照余明阳提出的品牌市场周期理论,品牌一般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24],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开展文创工作的图书馆大多数尚处于文创品牌初创期” [25],公共图书馆初创期行动主要目的是将文创产品信息传播引起消费者注意,即引导读者游客逐渐形成公共图书馆有能力研发设计文创产品、在公共图书馆可以购买优质创新独特文创产品的社会印象。

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初创期,以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为基础,以结合旅游六要素为着力思考点,以最大程度扩大社会认知程度为行动方向。1987年,杨时进在《旅游述略》中提出了广为流传的旅游六要素概念,即“行、住、食、游、购、娱” [26]“购”环节应当是旅游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环节之一,旅游纪念品并非单纯是游客经济消费体验感,更是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加深和对于旅游心情的长期保存。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的文旅融合服务项目中,文创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存在着众多类似天津滨海新区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缺失的情况,亦有部分公共图书馆开发出的文创产品高同质性的问题,文创产品千篇一律、雷同抄袭,缺少结合地区特色,毫无特色的文创产品结果必然是被读者游客所拒绝,同时限制了公共图书馆优良文创形象的塑造,妨碍公共图书馆长久地宣传特色文旅形象。

4.5文旅融合服务专门人才缺失

对于文旅融合服务项目,自设计规划至后期服务运行,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基础条件,公共图书馆馆员文旅素质是关键所在。在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服务项目情况调查中,尚未发现公共图书馆设置专职部门和专业人才队伍开展文旅融合服务项目,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开展中所需人员来源于公共图书馆传统部门人员抽调或兼任,若要深度挖掘文旅融合的精神文化价值,打造服务品牌,开发设计文创产品,都需要大力加强文旅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公共图书馆馆员“走出去”宣传自身的能力。传统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对象有两者,其一是公共图书馆书籍(数字资源),其二是公共图书馆读者,传统公共图书馆员能力培养方向针对服务对象进行,针对书籍(数字资源)的加工处理能力以及针对读者的用户服务能力。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发展转型,其开展的文旅融合服务项目中服务新增对象有游客这一类,面对游客文旅服务诉求,传统公共图书馆馆员无从下手,公共图书馆内拥有的与旅游行业相关的宣传推广、路线规划、项目设计类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制约着文旅服务项目的开展。部分公共图书馆对文旅融合大背景反应迟钝,尚未认识到自身馆员人才存在素质单一匮乏问题,对于自身人才培训和转型方向规划还未转变,落后于社会文旅融合趋势的发展进行,人才的缺失迫使公共图书馆不得不搁置和放弃一些优秀的文旅服务项目构想和创意。另外,公共图书馆在进行馆员选拔聘用时,长时间以来处于仅仅关注应聘者的应试能力和图书情报信息工作能力的状态,忽视了市场服务、宣传推广、旅游项目规划等方面的市场型人才,直接致使公共图书馆出现了馆员素质能力单一而精深的局面,缺少能够胜任文旅服务项目多项职责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开始着手招聘多层次宽领域人才,正是为了应对此前招聘要求单一而导致的人才窘境,但文旅人才招聘和培训需要耗费时间,现阶段开展文旅融合服务项目迫使公共图书馆员学习和了解文旅知识,提升文旅技能,存在着一定时间差,影响着公共图书馆整体的文旅实践过程。

5 公共图书馆推进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发展的建议

目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项目的建设实践,面临文旅融合尚未普遍行为化但旅游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已开展多种文旅项目、文旅融合整体进程缓慢创新度较低但部分公共图书馆设计出新颖独特项目的种种矛盾之处,究其原因,理念认识浅、融合程度低、品牌意识弱等问题正在制约文旅融合项目的实施和建设,因此,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实施建议。

5.1明晰融合内涵,牢固树立文旅理念

文旅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紧追文旅融合理念发展浪潮,促进公共图书馆发展转型,一方面文旅融合理念自身需要持续发展和创新,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主体应当主动学习和融入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国家政府层面上完善法律规章,推进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服务工作写入《公共图书馆法》,增强对公共图书馆文旅发展转型的强制性,但法律修订完善具有滞后性,目前需要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引导公共图书馆明晰和理解文旅融合理念内涵,将文旅理念吸收进而融入自身工作。

公共图书馆馆员工作思想应当随时代背景发展而转变,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化,公共图书馆失去权威信息来源的地位,应当萌生出危机意识和主动意识,公共图书馆作为大众获取信息必不可少平台的传统地位已经消失,公共图书馆如仍处于“等人上门”的状态必将面临被社会所淘汰的风险,公共图书馆馆员需要“走出”图书馆,主动去深入社会,了解最广泛的大众需求和态度,避免思想上僵化和恐惧,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公共图书馆旅游服务功能的加入。经费预算和开支方面,同需要树立文旅融合理念,明确文旅工作开展并非“无米之炊”,经费预算和支出必不可少,公共图书馆在进行年度经费预算时需将合理经费划入文旅服务工作,满足其开展之所需,避免出现因经费短缺限制文旅项目开展的问题。同时财务工作人员应做好经费开支调查和鉴定,明确核实文旅工作中经费开支具体项目,避免文旅经费因鉴定审核难度高而被挪作他用,造成腐败和经费浪费,也为新一年文旅工作经费预算制定提供依据,循序渐进,逐渐完善,改变文旅经费审核难、预算规划难的问题,保证文旅经费支出的合理性,保障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项目的实践发展。

5.2探索多元项目,提升文旅融合程度

目前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展了诸多类型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多地公共图书馆出现相似文旅服务项目,重复项目日益出现导致文旅融合和服务效果持续下降。公共图书馆应当秉持创新原则,不断探索和丰富文旅融合服务内容,打造多元化的服务项目。从旅游六要素对照入手,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项目已经与部分要素相结合,例如“行”对应“地铁书吧”、“住”对应“民宿书吧”和“酒店书吧”、“游”对应“研学行”和“图书馆会展”、“娱”对应“阅读交流”等,皆取得了良好的文旅服务成果,说明结合旅游六要素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工作进行方向规划的正确尝试。在文旅项目开发遭遇瓶颈之时,深挖六要素是明确方向,例如上海浦东新区公共图书馆新创的“夜宿图书馆”活动是对“住”要素的再次挖掘,结合“娱”要素可以开展造纸、印刷、书籍装帧等体验活动以加深读者体验感知,而对于长期被忽视的“食”要素,公共图书馆是否可以与其结合,开展“餐馆书吧”、“图书馆特色美食”等项目,也是值得思考的服务途径。

参考和借鉴社会第三方服务机构模式,在文旅融合服务中,公共图书馆跳出“组织者”、“服务者”等身份限制,转变为“评价者”身份角色,开发和实行例如公共文化场馆旅游吸引力鉴定评价项目、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效果评价项目等多元化项目,由对自身公共图书馆身份关系的创新认识引发对于公共图书馆服务新型模式的思考,公共图书馆也可以转变为“教导者”,即经过实践取得良好文旅服务成绩的公共图书馆,胜任“导师”身份,介绍宣传其良好的实践模式,输出另类新型内容,探索不同的服务项目,提升文旅融合程度,推动文旅融合事业繁荣多元发展。

5.3创新服务内容,打造文旅服务品牌

“如果有一天,游客只要登录某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网站,就可以总览整个城市的所有自然和历史人文景点;游客只要到了某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就可以身临其境感受这个城市的风光和文化;游客只要到了某个城市,必不可少地要去的地方就是公共图书馆,那将是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最佳状态” [27],这是韩文甲构想的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游客的理想状态。公共图书馆建设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品牌,能够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地方文化的营销能力,助力打造城市的文化地标和信息地标,目的是为使游客体验达到“到了图书馆就能够了解城市风光和文化”的状态。

打造文旅融合项目品牌,公共图书馆需要长期开展内在有主题标识和品牌象征的项目活动,建立并固化社会大众对于公共图书馆品牌项目的认识和记忆。从新技术入手,公共图书馆要利用好现今网络宣传的优势,依托新媒体平台,聚核宣传形成品牌效应。公共图书馆一方面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图书馆官网等公共图书馆与读者游客信息交互平台定位读者游客的需求,及时关注和掌握服务对象的偏好和关注点,提供更加精准和优质以及贴心的服务;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需要学习借助日益吸引大众的平台来宣传自己,例如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和短图文分享平台,公共图书馆化身为平台内容的创作者,不仅保障创作内容的真实性,同时从创作内容的关注度和反馈度中能够及时了解读者游客的信息偏好,此外公共图书馆记录和分享自身的创作过程,鼓励读者游客记录和分享自身的旅游体验,带动大众进行文旅活动参与,促使地方文旅的宣传推广成为全民热点,从而吸引公众[28]。公共图书馆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文旅服务推广,实现文旅服务项目品牌建设。

通过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提高读者游客的参与体验感受,逐步使人们能够通过公共书馆获取旅游信息这一方式根深蒂固到每个人的心中[29],使大众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文旅信息服务形成良好的信任感,转变社会对于公共图书馆“自习室”刻板印象的偏颇认知,增强公共图书馆提供信息的典型性和标志性,强化文旅融合背景下大众对于公共图书馆信息文化服务者的社会认知,提高其社会地位。

5.4深挖特色资源,升级文创开发能力

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服务,当重视旅游六要素中的“购”要素,设计开发文创产品,销售文创产品的过程本质上是在营销当地文化的属性和内容。文化创意产品营销,并非跳出了文旅融合服务的合理范畴,其是在延长文旅服务,形成完整的旅游服务线,补充读者游客旅游体验使其完整。同时销售文创产品并未改变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机构性质,将合理经济收益补充文旅经费,有利于缓解公共图书馆文旅经费紧张的压力,帮助公共图书馆更加有效发挥出社会公益服务的职能。

提高文创开发能力,从深挖地域特色资源入手。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三个重点是绑定文化IP、赋予产品内容以及满足用户需求,切忌开发文创产品千篇一律的毛病,避免简单添加通识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粗暴开发方式,时刻牢记文创产品的卖点在于其独特性和创意性。其中,作为能够引发共鸣的精神产物,文化IP在体验式旅游兴起中逐渐显现价值,文化IP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够在旅游环节中产生重大影响[30]。例如文创产品常见的书签,在赋予文化IP后产生转化,近些年来大火的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经验值得借鉴,其文创产品“晴空啼鸟”金属书签,主体为金属细链相连的两块金属镂空圆盘,以清代珐琅团锦花纹盖罐为灵感,各式花朵铺底点缀彩鸟,生机勃勃精美考究,充满创意和美感又蕴含文化,自然深受欢迎,启示着公共图书馆开发和设计文创产品时,即使小小书签也可以“大做文章”。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公共图书馆多项内容可以进行深度挖掘,例如外在建筑呈现的建筑艺术、蕴含的历史典故,例如优秀馆员事迹如风采图绘本等。为满足消费者各类需求,公共图书馆应拓宽文创产品种类,不局限在常见书签、胶带小文具类,增加例如手绳、贴纸、钥匙扣、冰箱贴小饰品类,还有例如日历、调料罐日常用品类,甚至创新设计美妆产品类文创产品。国外公共图书馆常用的融合特色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开发方式也值得学习,分别是收藏的珍贵特色文献资源的复印作品、名人效应的名人馆藏、以馆藏资源为原型设计开发[31]

文创产品不受局限,大胆创新,多种品类和式样才能更加吸引消费者,独特、新颖文化气息强、使用感优秀的文创产品必将会受到读者游客的欢迎,读者游客对优秀文创产品的购买行为反之会加深其对公共图书馆独特设计和文化表达能力的认可,有助于塑造公共图书馆优良的文创形象,加强公共图书馆社会文旅服务的地位。

5.5吸引社会力量,建设复合人才队伍

在当代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从业者应积极拓展思路理念,创新思维方式,走出公共图书馆行业分工、自成体系的局限,积极寻求与不同行业领域和机构组织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32]。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服务,彰显自身公益性的本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面向社会注意收集大众的意见,工作上积极寻求与社会其他主体合作的力量,公共图书馆适当让渡部分文旅服务,通过协议方式明确双方责任分工以及考核标准,既有利于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也有助于公共图书馆应对经费紧张问题,募集资金推动开展文旅服务,也防止文旅服务丢失公益性落入商业性的矛盾。

公共图书馆文旅人才缺失、现有馆员转型迟钝的问题已经限制了文旅融合深入发展,建设文旅综合人才队伍工作迫在眉睫。长久以来,由于文化事业单位性质,公共图书馆馆员能力培养集中在图书情报和读者服务方向,普遍缺乏市场服务、宣传推广方面能力素质,公共图书馆员人员素质高能力强,但缺乏多元性,因此,为面对文旅融合背景,公共图书馆文旅综合人才建设需要从招聘和培训两方面机制入手。

公共图书馆招聘人才,对于通过笔试的人才,面试环节不仅应关注应面者的图书情报和读者服务方面能力,应面者拥有的旅游推广、市场感知、服务创新等方面能力也应给予重要关注和评价;对于招聘选拔非编制人才,尝试偏重于多元型人才或特殊性人才,旅游、市场相关能力强者甚至考虑破格聘用,例如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类人才。两者结合丰富公共图书馆整体人才队伍的能力领域,改进公共图书馆的文旅服务效果。

公共图书馆自主培训人才,制定完善的文旅人才培训机制。除内部培训外,应根据需要合理发挥“外脑”作用,文旅培训导师既可以邀请来自社会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例如知名旅行社导游、旅游景点开发商等,也可以选择向同行业公共图书馆优秀馆员学习,例如邀请文旅实践经验丰富的天津滨海新区公共图书馆前来做文旅培训,学习其文旅服务工作经验,包括旅游媒体宣传工作、旅游团游客接待工作等,反思其工作失误,了解其面临困难,改进和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同时,馆员培训过程中,应设置与内容相匹配的考核标准,采取任务考核方式促使馆员真正理解和学会培训内容,将文旅融合观念固化进自身工作中,推动其主动学习文旅知识,提升能力。考核形式设置可多样化,例如设计文创产品创意、分析某地文旅服务可行性、构想本地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开展模式等。文旅培训和考核流程同步施行,培养公共图书馆馆员深度文旅融合服务意识,改变其工作理念和工作能力,培养出公共图书馆馆员新兴的市场经济意识、旅游服务效益意识,这类意识并不与图书馆社会公益性本质相冲突,相反,与现有运行机制中的服务思维产生碰撞,迸发出新的服务思路,促进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项目的创新。另外,特别注意培养优质研学旅行导师,满足文旅融合热门服务模式研学旅行对于优质导师的迫切需求,提升当前研学旅行的实践质量。

以上针对现今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服务项目面临问题提出的实施建议,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贯通,全方位系统实施,助推个体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项目开展效果的提升,也是在提高整体公共图书馆界文旅融合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在这其中,牢固树立文旅融合理念建设综合人才队伍,通过高水平文旅融合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多元化服务项目和打造文旅融合的品牌,积极寻找文创设计开发能力升级的途径提升文旅融合程度,公共图书馆实现自身动态融合发展,抓住时代特征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转型,反哺文旅融合的发展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文旅融合政策的号召,积极参与到文旅融合中去[33]。随着文化、旅游部门机构重组合并成文化和旅游部,文旅融合理念应运而生,符合文化和旅游两者发展的规律,改变了长期以来两者自发融合的状态,公共图书馆学习文旅融合理念,将其融入自身工作内容中,认识到其潜在的旅游服务功能,经过三年时间的实践,开展了一系列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本文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展开研究,从当前各地发展现状入手,讨论各地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服务模式,图书馆+研学、图书馆+民宿、图书+网红。以个案分析法按照服务范围、服务难度、服务深度的三个指标依次进行对比分析,明确项目开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分析了服务的地域空间、对象群体和网络效果三者影响范围,进而指出了四类文旅融合服务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文旅融合理念浅、创新程度低、品牌意识弱、人才转型慢等,从创新服务内容、深挖特色资源、抓住网络宣传优势、培训符合文旅人才队伍等角度尝试提出了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并指出其是公共图书馆实现自身动态融合发展的过程,系统开展推动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在课题整体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对相关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项目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但由于课题组人员能力有限研究时间受限收集的资料不够全面。另外由于存在文旅服务项目活动开展经费紧张调查难度大等因素问题探究和对策提出不够深刻的问题,希望今后能够通过更科学和全面的调查来研究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总的来说,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今文旅融合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公共图书馆应当把握住发展文旅的有利时机,开发公共图书馆新的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文旅服务的深度和力度,扩大公共图书馆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提升社会地位,在真正发挥公共图书馆文旅价值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自身的转型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爽.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J].理论参考,20129):36-38.

[2]李国新,李阳.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938(10):29-33.

[3]何容斌.文旅融合时代的图书馆创新发展研究[J].科技传播,2019,11(12):178-179.

[4]黎菊芬.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与发展探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09):9-10.

[5]李子峰.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0):18-24.

[6]单红波.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9(03):136-139.

[7]李晓婷.文旅结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探析--以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红色之旅》视频数据库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05):74-79.

[8]徐益波,毛婕.打造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宁波样本”--宁波市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实践探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9):10-12.

[9]大英图书馆中文官网[EB/OL]. [2019-09-05]. https://www.britishlibrary.cn/zh-cn/.

[10]魏洪钟.世界著名公共图书馆理念 [J]. 图书馆杂志2007(6):2-6.

[11]Bibliotheca Alexandrina[EB/OL]. [2019-09-05]. https://www. bibalex.org/.

[12]Leorke DWyatt DMcQuire S.More than just a library: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smart city[J]. City,culture andsociety,2018,15:37-44.

[13]王学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02):82-87.

[14]周淑云,卢思佳,冉从敬.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理论内涵、时代价值与发展路径[J/OL].图书情报工作:1-6[2021-03-14].

[15]李子峰.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0):18-2.

[16]刘文华,叶靓.以书为媒 文旅融合:“图书馆+民宿”的实践与启示[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9):29-31.2020(02):27-34.

[17]姚军.文旅融合的4大趋势与机遇[J].市场观察,2018(5):54-55.

[18]周芸熠,张磊,董群.文旅融合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与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

[19]查炜.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发展实践及思考[J].图书馆,2020(02):41-45.

[20]王继增.浅谈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老年读者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06):87-88.

[21]苟月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浅析[刀.兰台内外,2019(23):42-43.

[22]郝鑫.浅析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和外延[J].现代交际,2012(07):126-128.

[23]莫晓霞.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6(10):98-101.

[24]余明阳,朱纪达,肖俊崧.品牌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74.

[25]赖璨,陈雅.文旅融合语境下我国图书馆文创品牌创新策略研究[J].图书馆,2020(11):102-108.

[26]杨时进.旅游述略[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7:41-42.

[27]韩文甲.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路径探索[J].图书馆建设,2019(S1):152-155.

[28]黄安妮,陈雅.文旅融合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J].图书馆,2020(02):35-40.

[29]冯佳.国外文化旅游中的图书馆:作用、服务及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9(04):59-65.

[30]胡聪.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20.

[31]梁文静.国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研究及启示[D].湘潭大学,2020.

[32]徐益波,毛婕.打造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宁波样本”-宁波市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实践探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09):10-12.

[33]韩晔,胡娟,阴宇轩.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与模式研究[J].图书馆,2020(02):27-34.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泰安市泰山区文化艺术中心 咨询电话:0538-5362112 传真:0538-5362551
地 址:泰安市泰山区迎春路22号 邮编:271000 邮箱:tsqtsg@126.com
      鲁ICP备1902636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885号